勵志故事歷史典故

梁啓超的說話特點,看一個會說話的人說話技巧

本文已影響 1.87W人 

世上會說話的人很多,梁啓超算其中一個。我國語言學家王了一先生形容梁啓超的說話特色,稱其:言之有物,實爲心聲,一聲一咳,俱帶感情。

梁啓超的說話特點,看一個會說話的人說話技巧

會說話,就是要有真情,要把別人放在心上。

會說話,就是表達要真誠

1918年徐志摩經張幼儀二哥張君勱引薦,成爲梁啓超的門下弟子。徐志摩才情橫溢,梁啓超對於這個弟子十分喜愛。

當時正值留學熱潮興起,梁啓超建議徐志摩出國留學以增長見聞,以爲將來立身報國做準備,徐志摩接受了梁啓超的建議。

1920年,徐志摩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學位後與同伴前往英國,一年後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並對其心生愛慕。林徽因此時雖已與樑思成定親,不過按照梁啓超的說法,父母只是爲兒女搭橋,成不成還要靠年輕人自己決定。

包辦婚姻的不自由,新生的愛情火種,這些都促使理想主義者徐志摩迫切地想要開始他新的人生。

徐志摩提出與張幼儀離婚,要把“自由償還自由”,讓“彼此重見生命之曙光”。

與徐志摩這種單純的理想主義並不同,梁啓超看出徐志摩這種追求“夢想的神聖境界”行爲必定要失敗,又怕他不能承受挫折,會墮落。

1923年梁啓超給徐志摩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在信中,梁啓超勸徐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與弟將來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

梁啓超的這些話,字字懇切,句句真誠。

會說話,就是我把你放在心上,以真誠之心待你。不論時代怎樣變化,真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說話要真誠,不弄虛作假,不費盡心機。說話以愛爲根基,真誠的關心對方,從愛的角度去表達,會讓人產生力量。

會說話,就是言語上尊重他人

1920年梁啓超寫了一本書《清代學術概論》,脫稿之後,梁啓超給胡適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胡適在學術上的建議。

梁啓超在信中說“關於此問題資料,公所知當比我尤多,見解亦必多獨到處,極欲得公一長函爲之批評,既以裨益我……若公病體未平復,則不敢請,倘可以從事筆墨,望弗吝教。超對於白話詩問題,稍有意見,頃正作一文,二三日內可成,亦欲與公上下其議論。”

之後梁啓超又完成《墨子校釋》一書,他致信胡適,請胡適作序,並希望胡適不客氣地在序裏“正其訛謬”。

梁啓超與胡適是兩代人,胡適是梁啓超的後輩。胡適出生時,梁啓超已完成了“洞房花燭,金榜題名”兩大人生樂事。光緒年間,當梁啓超被人看做輿論界驕子的時候,胡適纔剛離開家鄉,來到上海。

可以說梁啓超是胡適年少時的“偶像”,胡適曾說“我個人受了樑先生無窮的恩惠”。

梁任公雖身爲前輩,但任公在給胡適的信中卻並未託大,反而表現出一種謙虛,一種對胡適的尊重。

一個會說話的人,必定是一個有禮貌,知謙遜的人。常言道: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從言語上尊重別人,是一個人善良的底線。把別人放在心裏,在言語上尊重別人,面對不如你的人,不可倨傲,面對你不如的,不要卑微。

會說話,就是懂得換位思考

梁啓超十分關心孩子們的成長,一生給兒女們寫了很多封信。

梁啓超與林長民多年好友,兩人更因兒女親事,成爲兒女親家。1925年巨流河之戰中林長民生死未卜,此時林徽因正與樑思成在美國留學。梁啓超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面派人打探消息,一面給在美國的樑思成寫信。

梁啓超一面告誡樑思成“要自己十分鎮定,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一面又叮囑樑思成多加勸解林徽因,並讓樑思成轉告林徽因:“你可以傳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

對於失去依靠的林徽因來說,此時有人伸出手拉她一把,給她依靠與心理上的力量,無比重要。

林長民去世後,林家一下子失去支柱,林家的經濟情況與自己學費讓林徽因發愁。

在梁啓超寫給樑思成的信中,梁啓超讓思成轉告徽因:“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你們更不必因此着急”。梁啓超開導林徽因:“人之生也,與憂思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會說話,就是懂得換位思考。把對方放在心上,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言語給對方以安慰。謹言慎行,在說話之前要考慮你將要說出口的話是否會對對方造成傷害。講話不能只圖痛快,要學會換位思考,直率不是言語傷人的藉口。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會說話”都是一項重要技能。會說話不是阿諛奉承,專挑別人愛聽的話說,而是能在理解體貼他人的基礎上,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會說話不是放棄真實的自己,而是在學會照顧理解他人。會說話,就是心上裝着別人,以誠待人,用心說話。


延伸閱讀:

梁啓超家書裏的勵志名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