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尊師重教的解釋,成語出處?

本文已影響 7.91K人 
時間:2021-06-08 10:24:55

尊師重教意思是說尊敬老師,重視師長的教誨。

尊師重教的解釋,成語出處?

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由西漢戴聖編纂。原文節選:

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爲屍,則弗臣也;當其爲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譯文:

大凡求學時存在的問題,尊敬老師是難能可貴的。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學業。所以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臣子的有兩種情況:當他在祭祀中作爲祭尸時,則不以臣子相待。

當他作爲君主老師時,則不以臣子相待。根據大學禮制,給天子授課,授課的臣下無需北面而居臣位,這就是爲了表示尊師重道的緣故。

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爲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尊師重教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尊師:是對老師的尊稱。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規範。其本質是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對青少年進行尊師重教教育,這是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與“政”視爲同等重要,主張實行禮義教化。荀子將君師並稱,認爲“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唐代的韓愈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認爲只有尊師重教,整個社會才能按照“道統”的方向順利發展。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認爲教師對於發展文化,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站:lizhigushi_com]。由於歷代提倡尊師重教、尊師敬長,古代流傳下來這方面的故事許許多多。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等等。這些故事生動形象地記敘了莘莘學子不辭勞苦,虔誠拜師的歷程,也展示了師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傳道授業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尊師重教在近現代更加得以發揚。毛澤東、李大釗、劉少奇、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尊師重道的典範。他們身爲領袖人物,對自己的老師們執弟子之禮;他們博學多才,仍虛心好學,以長爲師;他們不僅重視學業的進步,更重視自己品德和意志的修養。

古往今來,尊師重教,已成傳統,代代相傳。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爲確立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國家決定從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爲教師節。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從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師的合法權利,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對中國牢固樹立尊師重教、尊師敬長的良好社會風尚將起到重要的穩定的保障作用。

爲了繼承和弘揚尊師重教這一傳統美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尊師重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尊師重教教育的具體內容是:

1.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傅,懂得“國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的道理,讓學生自覺做到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接受老師的教導,服從教職員工的管理。對老師有意見和要求,能善意誠懇地提出來,不許頂撞老師。讓學生明白,師,是特殊的“長”;師生關係,是特殊的長幼的關係。從這個角度尊師也是敬長的表現。

2.教育青少年學生要尊重知識。教育是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遞文明、培養人才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全社會重視支持教育事業,這是國家文明的重要的標誌。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教,其目的是教育學生通過尊師更好的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長大後,在各條戰線上成爲一名尊師重道的勞動者和接班人。人之所以稱爲人,在於人類可以創造文明,而文明說到底不過是一種積累與傳遞。每一代長者都把其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給下一代,纔有了人類的今天。所以,對於青少年學生,應該養成謙虛禮貌之類的好品德、好習慣,尊敬老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從長者手裏學到知識與本領,使其繼承、發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