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職場故事

2016年如何讓你的工作更加有效率?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2016年如何讓你的工作更加有效率?


2016來了,你的工作計劃表排滿了嗎?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網絡社會中,我們極容易成爲信息過載的受害者——看似馬不停蹄地在主動或被動地“完成這個”、“解決那個”,甚至不放過吃飯、行走或睡前的間隙,致使內省與反思成爲一種遺失的美德。你有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並不必然是一種智慧?

事實上,時常放下工作,什麼也不做、讓大腦“停止運轉”,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孵化創新想法、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延展我們的想象力等等。

繁忙≠效率

我們的生活變得異常忙碌。無論是在火車站、咖啡廳,還是行走在大街上,總能看見身邊的人個個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

前不久,我問一位上過我的培訓課的高管海倫一天會收到多少封郵件。“500封”,她竟然答道,“但是,我一封也不會看。如果真看的話,那我就別想做自己的工作了。”她說她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如何獲取信息,而是如何不被海量信息淹沒,留出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

海倫的助理會幫其查看所有的郵件,她每週只花幾個小時與助理討論一些必須由其解決的郵件。“公司花錢僱用我不是讓我做類似處理郵件這種事情的,”她解釋道,“如果我整天忙於做一些別人希望我做的事情,那我就沒有時間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了。

在繁忙的網絡世界中,你是沒法做創造性工作的。”海倫有一個觀點,也是我親身體驗出來的,那就是,如果你做得少一點,而思考多一點,你會過得更輕鬆。

然而,“什麼也不做”是不容易辦到的,也是不被接受的,因爲那樣我們會被視爲不負責。事實也同樣如此,如果什麼也不做的話,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內疚。可是,我們更常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忙起來就沒完沒了,永無止境。

諸如不斷查看郵件這種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我們興奮得難以停止。切斷聯繫,我們就會面臨與世隔絕的危險。可是如果從不間斷地保持互聯,聽之任之,那麼就很難實現自我完善,洞察世事,創新點子也不會閃現。

無聊是想象力的前奏

正如研究論文《什麼也不做與無事可做:空閒時間與無聊的潛在價值》中所述,“什麼也不做”與無聊緊密交織。儘管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多數人很難容忍無聊,但它是發現某些重要事情的前奏,還能激發我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聊可被視爲一種閾限空間,是我們探索未知領域的重要資源。

但是,在網絡時代,各種娛樂應有盡有,注意力不斷地被分散,“信息”無孔不入,而“無聊”難以進入。我們極易處於一種不斷忙碌的狀態,很少有什麼也不做的時候。

網絡空間是一個多重任務處理和極度活躍的世界,我們對它的狂熱行爲會帶來自我矇蔽,以爲自己真的很高效、多產。事實上,社交媒體激發的只是一種“反應式思維”,而非“自創式思維”。它反而會限制人的創造性,並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平衡行動與反思,遲早會產生倦怠心理。

不幸的是,現在各個公司的工作狂都會受到支持甚至獎勵。出現危險的狂躁防衛通常不會遭到反對,因爲這種行爲有利於企業發展。而且公司還存在一種這樣的心態,“我給那傢伙發那麼多錢,他怎麼不給我多幹活?”

但是,努力地工作與聰明地工作之間並沒有必然關係。事實上,快節奏超負荷的工作環境會導致嚴重的個人心理問題,包括士氣低落、沮喪、藥物濫用、職場性騷擾、人際關係緊張以及頻繁曠工。最高效的管理人員思行兩不誤,隨時能夠從繁忙的工作中脫身。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緊張帶來“創可貼式的解決方案”

“什麼也不做”是開啓潛意識的最佳時機。潛意識對我們強大的信息庫進行關聯搜索後,通過無意識思考進行信息整合。在這種思維狀態下,我們很少受限於常規模式。相對於專注地解決某一問題的狀態,潛意識狀態下更有可能出現創新想法。

潛意識成果通常不會立即轉化爲有意識的想法,可能需要一個孵化過程。什麼也不做或徹底放鬆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還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最佳方式。問題解決達人在停止有意識工作後,仍然會無意識地關注某一問題。創造性解決方案很可能在諸如散步、開車、閱讀或與孩子玩耍之時閃現,進而在休閒之餘把棘手問題解決掉。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高度緊張連續工作9小時後,接着去參加一個會議。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你在會議上得出的方案只是一種創可貼式的解決方案。脫離又專注當下的狀態在各個企業中越來越受歡迎,許多高管會通過正念冥想制定決策、解決問題。每天留有一定空閒時間的人,相對於連午休時間都被工作佔據的人來說效率反而會更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