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言勵志名言

管理,不妨“糊塗”一些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談了這麼多關於“糊塗”的話題,該不會把大家繞糊塗了吧。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問,在生活上、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上,糊塗一點無所謂;哪怕吃點虧,不正好應了“吃虧是福”的老話麼,這一點還是能看得開的。可是企業管理是一項多麼神聖的事業呀,怎麼能容得一絲一毫的馬虎呢?如果在管理上也稀裏糊塗的,那不弄得一團糟纔怪。

管理,不妨“糊塗”一些

  其實,“難得糊塗”作爲一句獨具中國特色的箴言,它有着極爲豐富的含義;而且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背景下,不同的人都可以給它作出不同的解釋,還能讓每個人都覺得解釋得很有道理。管理不是不可以糊塗,關鍵就看管理者如何理解“糊塗”二字。對管理者來說,精明強幹當然很好。但如果管理者生就一副火眼金睛、對企業內外大小事務一律都洞若觀火,下屬的一切作爲都逃不過主管的眼睛;而且凡事都精打細算、不肯有絲毫馬虎,這能算最有效的管理者嗎?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管理者很好啊,他自身能力過人,而且還肯爲企業這麼操心;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

  可是我們要知道,真正優秀的領導者,不一定是一個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全才,他更多地應該起到組織協調、凝聚人心的作用。有時候,領導者的專業能力太強,對企業而言倒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樣會極大地打消下屬的積極性。大家對漢高祖劉邦多少都會有些瞭解,可劉邦是個什麼人呢?他不過只是市井無賴出身,挺會說大話,卻沒什麼看家本領,很難說有什麼雄才大略。要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論“臨陣對敵,戰必勝、攻必取”,他不如韓信;論“經世治國,理政安民”,他也不如蕭何。可是劉邦“不善將兵、卻善將將”,他能網羅這樣的人才爲己所用,最終一統天下,開創了兩漢四百年基業。在

  楚漢相爭的險峻形勢下,劉邦對自己的下屬充分信任,從來不橫加掣肘;哪怕面對部下對自己權威的偶爾挑戰,也不惜假裝糊塗。而且在用人上,劉邦也不求全責備。他的重要謀士陳平,口碑一向不佳,常被人指責有生活作風問題,劉邦對此問題卻裝聾作啞,並不深究。在這種小事上的“糊塗”,換取的則是下屬對他肝腦塗地的更大回報。

  相比之下,諸葛亮似乎還不如劉邦高明。諸葛亮對下屬的信任程度明顯不如劉邦,對很多人都有成見;就算把重任交給他們,自己也覺得不放心。例如像魏延這樣的猛將,就因爲被諸葛亮認定腦後有“反骨”,所以自始至終都受到諸葛亮的猜忌,在孔明麾下常不得志。直至孔明將死,也要預伏錦囊計,必欲將其除之而後快。正因爲諸葛亮對一切事情要求都很嚴格、算度精準、容不得絲毫馬虎,所以任何事情他都寧願親力親爲,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此外,諸葛亮法度苛嚴,對下屬的一點點過失都不肯放過,在他手下當差可真不是件容易事。由於這些弱點,他不僅六出祁山徒勞無功,還時常遭受小人的讒言陷害,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飲恨五丈原。這些憾事,可以說都是諸葛亮的失策之處。

  所以說,對企業管理者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過於精明,凡事都抓得死死的、不給下屬一點靈活度和自由空間,就會像緊箍咒一樣,嚴重束縛下屬的手腳,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再說,一個人的智慧和精力終究是有限的,如果什麼事情都抓住不放,會嚴重消耗管理者的精力,沒準到後來,會真的“糊塗”起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