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言勵志名言

控制好情緒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人在沒有產生喜怒哀樂等這些情感的時候,心中沒有受到外物的侵擾,是平和自然的,這樣的狀態就是“中”。在處理各類事務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產生反映,發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變化,並且在表情、行動、語言等方面表現出來。如果表現出來的情緒恰到好處,既不過分,也無不足,而且還符合當事人的身份、不違背情理、適時適度、切合場合,這樣就達到了“和”的境界。

控制好情緒

  可見,“喜怒哀樂未發”的“中”講的是本體,是人的處世方式中最本質和核心的部分。假如人的情緒都不因爲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人與人之間也就不會發生糾紛和誤會,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簡單。可是,那僅僅是一種不可能存在的理想狀態,是《中庸》的作者爲了說明“中”的道理而假想出來的情況,真正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努力追求的不是那種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沒有情感和慾望的境界,而是“和”。“和”是和諧,是“中”的表現和發散,是“中”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形式,是中庸之道所要求人們修養的目標。

  關於“中”和“和”的意義,《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則是實際存在於天地之間的準則,是人人必須遵循的道理。“中”,是“和”的本來面目;“和”,是“中”的具體表現和必然結果。“中”和“和”,是一而二,二而一,互爲因果、相輔相成的關係。《中庸》接下來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把“中”推廣到“和”,就可以使天地各處於它們合適的位置,世間的事物也都能夠正常的生長、發展了。

  我們中國的古代思想強調“天人合一”,認爲人是天地的靈魂,人的喜怒哀樂都得到恰當的控制,天地萬物的秩序也會因此而得到保證。在現代人看來,這樣的說法多少有點玄遠高妙,可是中庸思想強調控制情緒的重要性,則具有無可置疑的重要性。其實,《中庸》這本書的全部內容,就是講怎樣把“中”的原則貫徹到爲人處世上去,怎樣按照“中”的要求修養人格,陶冶性情,改善自己的行爲方式,從而過上一種高品質、高品位的生活,亦即達到和諧的境界。

  中庸是包藏天下的大道理,可是它在闡述和諧這個重要主題的時候,所着眼的只是喜怒哀樂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實際上,控制好情緒,絕不僅僅是修養的問題,就某種程度上說,它既決定着一個人的氣質和生活品質,也關乎爲人處世的成敗得失。

  宋代蘇洵說:“爲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作爲一名將領,首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心”,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或者麋鹿突然從旁邊躍出,仍然保持從容鎮定,這樣才能談得上控制戰場局面,取得最後的勝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