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文章

中秋節感言文章(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如此便可以寫一份感言將其記錄下來。那麼好的感言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感言文章(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感言文章(通用10篇)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1

每年的八月十五,農村都有祭祖上墳、祭月、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玩橘燈的習俗。記得兒時,八月十五的那天遠在各地的親人都會歸家團聚,由長輩帶着晚輩祭祖上墳,一大家子吃團圓飯,賞月嘮嗑,吃月餅削水果,小孩子還玩橘燈,好生熱鬧。可不知從何時起,八月十五的農村不再熱鬧,父輩們也不再去上墳或是祭月,頂多買兩封月餅或幾斤水果,這節就算過了;遠在他鄉的親人也不再回家團聚,賞月嘮嗑了,小孩們也不再玩橘燈這樣老土的東西了。

與傳統節日遭到冷遇形成鮮明的對比,西方節日卻受到青年的追捧。當前,從表面上看是國人對"過什麼節日?過本土傳統節日還是外來節日?""怎樣過節日?"提出了新的訴求,實質上是國人在新的社會環境中對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務實性和娛樂性,而大部分傳統節日是無法適應和滿足國人的這種需求。

面對此種情勢,我們可以採取折中的辦法,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以兼容幷包、兼收幷蓄的態度對待兩種文化。在接納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前提下,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加以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優秀的、精華的傳統文化應當加以保留和提倡,並對其文化內涵和外延部分加以拓展和豐富,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符合現代社會的重新詮釋,以適應和滿足國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比如中秋節,它象徵着團圓、和諧、吉祥、平安和慶豐收,給人以甜美至純的心靈感受,這樣美好的文化內涵和願望、好的民情習俗就該得到保留和提倡,甚至是豐富與發展,而對於其中的沾染的封建迷信思想,則加以反對和批判。

自己好的東西該得到提倡,別人好的東西也該學習,但是在學習別人的時候也得謹防"邯鄲學步",不要別人的沒怎麼學會,倒把自己的"本"給忘了,那樣豈不貽笑大方!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2

今天月亮圓了,又是一個千里共蟬娟的日子。

記憶中孩提時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餅,是小夥伴的遊戲、黑夜裏的熒火蟲和一夜快樂的夢。雖然在媽媽的嘴裏,已經知道了故鄉的名字,可是故鄉畢竟好遠,就如天上的月亮,還是吃一口月餅纔是最真的感覺。

隨年齡的逐漸長大,故鄉的概念終於在腦海裏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終生不變的鄉音;是家常便飯裏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圓圓的郵戳;是每當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總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萬分之一的全國地圖上,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可它卻如今宵的月亮,濃濃地裝滿了父輩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淚滿襟。

幾經生活的變遷,終於從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屬於自己的故鄉,每個中秋的晚上,思鄉的愁緒漸漸淡忘,畢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圓月缺花開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時雨。對於曾經生養自己的江南,只記得煙色朦朧,木棉如血,茉莉飄香,棕櫚搖曳。還有中秋晚上的點點螢火。

上一個週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來的月餅,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蘇月,隨來的還有朋友簡單的一句話:那是很好吃的,你嚐嚐。

看一方小巧的月餅,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淺淺地襯着青紅絲的顏色,那樣的精巧、細緻,輕輕咬一口,那種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記憶深處所有關於江南的回憶:那是小橋流水的婉柔,芭蕉聽雨的清涼,是彩雲追月、寒鴨戲水、將軍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長眠於那裏的無數的夢的回憶。

是的,離開了不是故鄉的家鄉,卻沒有學會不是家鄉的故鄉的鄉音;生長於酒不勝力桃花紅的江南,卻養就了豪飲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應該是思舟的浪子,還是思馬的遊俠。

且不論浪子或是遊俠,總歸都是要漫跡天涯,今夜,應該慶幸自己,可以和父輩一起,擺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遙祭九天的明月,還有故去的親人。可以點一顆煙,默默地祝福遠在異國的家人,輕問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鄉的月亮。可以站在靜靜地院子裏,看葡萄藤上隨風抖動的葉子,思念着遠方的朋友,在異地的此刻,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的約定?是否在同看一輪明月。

夜色已經寒了,侵人的月光如絲如網,真想抽刀揮斷它,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我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揚的歌,隨風寄到遙遠的地方,陪你在每個寂寞的夜晚,做一個美麗的夢。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3

中秋節將至,在此送上我衷心的祝願,願家人平平安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詩詞道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的思念故鄉之情。中秋,明月,團圓,從中秋節誕生那天起,節日的涵義便定格在歷史的河流之中。它就像涓涓的流水,在向我們在傾訴着那或淡或濃的親情鄉情。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啊,古人如此,今人依然。思念親人思念故鄉思念故友,流淌在每個人的心底。

月亮在空際上不知道懸掛了多少歲月,見證了多少的悲歡離合,承載了多少的對親人思念之情。大家都期盼的是來年圓月之夜,相聚一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是多麼的孤寂,特別是在那樣一個月圓之夜,身邊沒有一個親友,濃情不盡,只有邀請明月與之同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到中秋分外眀,人逢佳節倍思親!"愈是月圓中秋之時更是思想念人之際。詩人總是多情的,詩人們在用他們特有的筆墨訴說着這千百年來人類的思念之情。

如今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一切的距離開始拉得更近。輪船、汽車、火車、飛機、電話、手機、網絡視頻把我們生活的空間縮小了。然而我們心中的那一份對於鄉親眷戀的感情,對溫馨港灣的依戀,卻是不減分量的。特別是在這樣的一個物慾橫流的潮流之中,人們站在繁華紛雜的世界裏所要面對的東西太多太多了,金錢、名利、權勢、小車、房子、頭銜、證書,所有的這一切,追逐、得失錯漏、成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人的心靈總想回歸到一種純樸自然的狀態。而對家鄉的眷戀便是這樣的一種情感,月依然,擡頭望着星空,那頭牽着思念的柔情。

我想我們大家會在那天對着天空,雙手緊合很虞城地對月許願,表達對生活美滿的追求,對親人的思念,一絲絲地思念,一聲聲地祝願,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延續着延續着。

那些獨在異鄉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個溫馨的電話,一條幽默的信息,一份精美的禮品,無不透露出人們對佳節的歡喜,無不透露出人們對親人的思念。在這樣一個幽靜的地方,我擡頭遙望着家鄉的月亮,很明很圓很亮。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4

中秋節將要來臨,感覺今年過得真是快!不知不覺又到了秋天,時間過的太快了,所以還是要好好珍惜,好好照顧好自己,別太虧自己,要告知所有的朋友們,珍惜自己,愛護自己,別虧待自己,好好生活,快樂生活,中秋節感言。

中秋節,一個代表着團圓的節日,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此刻團圓呢,爲了生存漂泊全國各地的打工朋友們,肯定不能回家和老人孩子妻子一花起過這個中秋節了?只能電話問候,信息祝福,相信他們能夠理解自己的親人,理解萬歲,理解了,就以快樂地生活。

小時候在家裏過中秋,晚上我們就會到屋子外面去賞月,當我們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的時候,都特別激動,說不上爲什麼,就是感覺天空特別的美。過中秋節,當然少不了吃月餅,說實話,我不太愛吃月餅,感覺並不好吃,但爲了節日那種氣氛,我總會吃上一點,就算不愛吃,但在那樣的節日,都會想吃的,呵呵。因爲家裏並不富裕,也不會買太多好吃的零食,除了月餅也沒什麼好吃的了,但有月餅吃,似乎就很知足了,自己並不是一個嘴饞的人,再說,也應該體諒自己的父母啊。

回家過中秋,覺得過中秋那就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藉此機會祝福自己的親人身體健康,事事順意。

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我多麼想念我的母親,母親去世一年了,重逢節日,我總會想起母親的音容笑貌,想起母親生前給我說過每一句話,但願母親在那兒一切皆好,心想事成,祝福母親節日快樂。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5

中國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併產生心靈的感應。周人會在中秋舉行儀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晉以後,中國人興賞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從唐開始,中國人有了中秋節,千年既久,到現在已經成了傳統和習慣,祭月也演化成爲賞月,這標誌着人從對月之崇拜發展到對月之審美。

祖父所主導的一次中秋節,留在了我兒時的記憶中。那天晚上,雨過雲開,有月忽出,自行於天。院子種合歡樹、桐樹、德國槐樹,枝繁葉茂,互相交錯,蔭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乾爽,月光透明。祖父淨手整衣,搬出一張寬且矮的條桌,放在檐下庭中,並用瓷盤一一陳以石榴、柿子、月餅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歸,在他生前數年再未祭月。那次儀式雖然簡陋,但它所傳遞的信息卻自古而來,印象不可磨滅。

農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長安風俗,這天下午靠近黃昏之時,每戶必烙月餅。這是主婦的事,在我家當然是我母親的事。爲了使月餅好吃,母親要給面裏放芝麻,往餡兒里加搗碎的核桃仁,也會加紅砂糖或白砂糖,這種月餅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別喜歡吃。烙月餅要用雪蒿,是生長於土坎上或田壟上的一種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兒。有時候中秋節會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辭,出門,出巷,出村,在地裏採一把跑回去交給母親。月餅會做一個大的,直徑大約一尺半,做幾十個小的,直徑大約一寸半。大月餅和小月餅都貼雪蒿,一是裝飾,二是提味。雪蒿一經鍋炕,葉莖便綠淡黃渲,脆感畢現。

月餅在長安謂之團圓饃,因爲中秋節也就是團圓節。八月十五夜,一邊賞月,一邊吃團圓饃,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天也總有人在外羈旅,不能返鄉而聚。不要緊,當給在外之人留下大團圓饃的一角,並留下幾個小團圓饃,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個人,便切大團圓饃爲多少塊,一人一份,不過當在中秋節以後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團圓饃。有一年中秋節,我父親正在西府的扶風縣做宣傳工作,數月不歸,屬於他的那一份大團圓饃夾在幾個小團圓饃之中,一直掛在廂房,也就是父母臥室的牆上。怕我偷吃,母親故意將其高懸。

母親烙好月餅後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簸箕裏,並置之於方桌或條桌上供一會兒,而後才把小月餅拿給祖父祖母和孩子們。大月餅繼續供着,到第二天才收起來切成塊兒。也許如此供一會兒,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總之是敷衍塞責了。到了我這一代,就連母親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親是民國人,我是共和國人,三朝鉅變,在中秋節的規矩上,母親不勝祖父,我不勝母親,我的兒女更不勝吾。文化之變遷,文化在中秋節之衰,觀之顯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餅和吃月餅了。

在唐長安,賞月顯然是一種盛舉,充滿了雅意。道士有傳,唐玄宗曾經由天師引領進廣寒宮,見宮娥,聞仙樂,流連忘返,並獲得靈感,作霓裳羽衣曲。這顯然是傳說,不過唐玄宗攜楊貴妃賞月無假。爲延長賞月時間,唐玄宗嘗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築賞月臺。所選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亂爆發,賞月臺只建了半截。皇帝喜歡賞月,詩人也就喜歡。他們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園之邊,三五成羣,彼此激發,遂多詠月之篇。有一年過中秋節,唐僖宗吃月餅,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聞有進士在曲江開宴,便下詔御膳房包以紅綾,送月餅給進士。月餅初入史書,大約便由於此事。

中秋節除賞月之外,也賞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聞之,絲竹幽,真是何等趣味!當然還有故事,凡古賢者所創作的“嫦娥奔月”“蟾蜍變玉兔”“吳剛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餅遞送起義情報”,都會在中秋節講一講。明清以來賞月,也會猜涉月謎語。“長安一片月,打一小說人物,經猜是秦明。”不是很有意思嗎?這給中秋節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東坡的中秋節是在密州一個超然臺上過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飲,大醉。7年不見其弟,由衷懷念。緣於此,蘇子作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國詠月之文章汗牛充棟,蘇子中秋節之詞空前絕後了。

沒有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在生活中審美,也不會使生活藝術化。中秋節對月之審美,顯然是古人生活藝術化的表現,遺憾今人的中秋節,重以物質,輕以精神,或者說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6

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在老家過中秋了,以至於今天下午打電話給母親時,才記起老家的中秋節是八月十四。

按照今年中秋節放假時間,如果我八月十三回老家,十四正好可以在家陪父母,十五返回崗位。可是我忘了。我下午以後還在糾結要不要回去,最後認爲如果去了,八月十五要返回,中秋節只能在路上,於是決定不回去。一經決定就立即打電話告知母親,說我今年又不回去了。母親說,她今天早上就已經推好豆腐,還以爲我要回去的。並說,今年如果來,正好來一天,去一天,中秋節在家過。於是我纔想起老家是八月十四過中秋。

我在老家讀書的時候,山裏沒有電視,每逢中秋,大人們吃過晚飯就坐在院子裏聊天,說的都是當年的收成如何,以及這家的豬那家的羊什麼的。

由於沒有電,室外也不便點燈,大家聊天時是互相看不見的,偶爾能看見的是對方螢火蟲般忽閃忽閃的旱菸。

在大人們聊天的時候,孩子們則聚在寨中的一個大院壩裏玩。玩的多是《拍芝麻》和跳繩之類的。《拍芝麻》是一首童謠,由四個孩子背靠背,各出一隻腳搭在一起,分別用一隻腳在地上跳,邊跳邊拍手,並唱:

月亮光光,芝麻香香,先推豆腐,再煮莽莽,莽莽沒熟,我要臘肉,臘肉沒耙,我要餈粑,餈粑還沒打,我要去耍,北京在開會,毛主席萬萬歲。

跳繩的時候是兩個甩繩子的人唱,跳的人按照節奏跳,跳錯或者被繩子套住就換人。諸如: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解放軍,砍柴要砍青槓柴,挑水要穿解放鞋,乒,乓,叉。

他們在院子裏追來打去,叫喊聲打鬧聲從對面山的缺口處飄到山外,傳得很遠。直到月亮漸漸西沉,山村暗下來的時候,才滿頭大汗地摸索着回到各自的家去。

有三五個貪玩的還在躲貓貓,於是就聽到這邊大人在喊,冬生,你還不回來,老子就拿棍子來請你了嘞!那邊大人在喊,臘狗,你還不回來睡覺,明天早晨起不來放牛你就曉得“鍋兒是鐵捯的”!

隨着人們的呼喊聲,寨中的狗叫聲又一陣此起彼伏,然後恢復寧靜,整個村子都進入夢鄉了。

在老家,中秋節是必須推豆腐,打餈粑的。而且,家家都是一樣的,菜是豆腐,飯是餈粑。

我是讀中學後才走出大山。有一年中秋節,語文老師叫我們寫作文,題目是《中秋賞月》。我們都沒有什麼體會,無從下手。老師就開導我們說,你們想想,中秋節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你們拿着月餅,在院子裏邊吃邊看月亮,此時你們有什麼感想啊?我說,沒敢想!老師說,我是問你們有什麼感受。我就問老師什麼是月餅,月餅像什麼樣。在我問的時候,好多同學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師,等着老師解答。那時我們的老師多數是鄉里招的民辦教師,他們也沒有吃過月餅,任他怎麼想象,我們還是一頭霧水,那篇作文我至今還沒完成。

現在鄉場上有月餅賣了,但是鄉親們過中秋節依然是推豆腐,打餈粑。一來是風俗習慣難改,二來是捨不得花錢。

這些年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不必等到逢年過節纔有好東西吃,習俗就淡了很多。加上這些年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家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沒有力氣大餈粑,中秋節也就只有煮飯吃了。倒是哪些在外打工的人回來過了年又要出去的時候,往往要打餈粑一家人吃了再走,既是孝敬老人,也是表示“吃餈粑,一家人粘在一起,不分開”,寄意吉祥。

打餈粑是力氣活,通常一人打,一人在手上沾了水去按,相互配合,我父親和我大哥配合就很默契,我在旁邊看過好幾回。我們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外面,我的父母也是多年的中秋節沒有吃上餈粑了。今天我在電話中問母親,她說準備用我給她們買的湯圓面做湯圓,於是我也感慨起來。

此時她們應該熟睡了吧,今夜的月已經沉下去了,等她再次升起,月光照到牀前的時候,就又是老家的中秋。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7

晚風習習,吹散了頭髮,吹亂了思緒,漫步在蔥蘢的綠樹紅花間,久久不曾離去。

明月當空,清涼依舊,可心境卻不平靜。

又是一個皓月當空,守着圓月話溫情的時刻,可卻找不到眷戀的理由,記憶中的溫暖卻只是停留在外婆的懷抱!

一晃外婆去世近三十年了,我過了近三十個中秋,可年年中秋賞一樣的圓月,吃一樣的月餅,唯有我的記憶深處的中秋有着無比的甜蜜和溫馨!

我媽是外婆最小的女兒,從小她就不會做家務,理所當然就更不會帶小孩,以致嬰兒時的我有好幾次在他們手中險些命喪黃泉,外公外婆看到小小的我遭遇如此的危險,就讓父母把我送到他們那兒,所以我是瞎眼外婆用衣服兜大的!

從記事起每個中秋都是在外婆家過的,七十年代中期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外婆總會變戲法似地給我們變出許多平時做夢都不敢想的好東西,每個中秋都是我們姊妹幾個最盼望的節日!

當那一輪皎潔的盈月將它的光輝滿滿灑向大地時,我們早已穩坐在葡萄架下的小桌前等待外婆給我們變出的驚喜!在那略有些清涼的夜晚,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當外婆摸索着從屋裏拎出一個小竹籃,我們就開始沸騰了,吵嚷着要自己去拿,瘦高個兒的外婆將竹籃高高地舉過頭頂,要我們安靜下來,經不住誘惑,只得舉手投降,平常吵鬧慣了的我們立刻安靜下來,要知道盡管只是那麼一點少的可憐的食物,可在那個年代卻足以讓我們這些小饞貓幸福好久好久!

外婆依次發給我們:一人兩粒水果糖,一個蘇式的冰糖月餅,還有舅舅晚上剛從院子的葡萄架上摘下的葡萄……

那時還沒有我的兩個小妹,所以我是最小的,於是享受着比哥姐們多的優待--可以躺在外婆的懷抱裏一邊吃着零食,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着外婆重複了不知多少遍的鬼故事,聽着聽着就在外婆的懷抱中進入夢鄉……

儘管是一樣的東西,但對於頑皮的我來講,總覺得別人的肯定比自己的好,於是我會趁着哥姐們專心聽故事時,偷偷地去舔一下他們手上的糖果,直到完全確定我的和他們是一樣的甜!那水果糖的甜蜜滋味滲進夢裏,讓我甜醒了還在笑!

那邊吃邊掉渣的冰糖月餅,讓我們非常珍惜地享用它,雙手捧着放到嘴邊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小心翼翼地生怕掉下絲毫零星碎末,如果一不小心掉下一點便會馬上拾起,吹吹上面的灰,然後十分享受地放進嘴裏,細細地品味……

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們再也不會因爲少吃一口而爭得不可開交,豐盛的美味在每天的餐桌上一遍遍輪番重複着昨天的故事,而我卻再也找不到那種中秋月圓時一家人團聚賞月的溫馨……

如今還不到中秋節,超市裏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月餅,吃着那些製作精美,包裝華麗,價格不菲的月餅卻猶如嚼蠟,再也找不到當年那種感覺——

如今中秋的月餅怎麼也吃不出從前的那個味,不知道是做月餅的人變了還是吃月餅的心境變了?華麗的包裝,卻如何也代替不了平實本質——一塊冰糖,幾粒芝麻,少許桂花,卻令我甜蜜許多年!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8

中秋節將致,面對超市裏包裝精美、種類繁多的月餅,我不再有兒時那種歡愉的心情,那種甜蜜的期盼,那種簡單的快樂,但讓我更加懷念兒時的那種月餅。

兒時的月餅,沒有現在精美的包裝,薄薄的一層黃草紙,包着一個如拳頭大小的圓餅,既莊重又大方,打開黃草紙,月餅就露了出來,烤得焦黃油的餅面上,一般都打上了長條形的閤家團圓,花好月圓等一些祝福圖案,月餅古色古香,讓人賞心悅目,掰開月餅,青紅絲像藕絲一樣纏纏綿綿捨不得斷開,餡裏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時不時從斷開處掉下來,那花生、冰糖做的餡,那麪粉做的堅硬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幾粒芝麻,幾乎都是人間至美之味,輕輕地用舌尖舔着味兒,慢慢地咀嚼着,享受着,感覺着嘴裏香濃甘甜的味道一點點的迷漫開來,幼小的心裏便橫生出無限的滿足和甜蜜。多年以後,只要回想起這個情景,舌間似乎還留有餘香。

但現在,在月餅堆裏很難找到兒時吃過的那種月餅了,儘管現在的月餅越來越好,精美的包裝,繁多的口味,但卻再也吃不出以前的那種感覺了。人們的眼光不知何時從欣喜變成了挑剔,在不知不覺中已沒有當年吃月餅的那種衝動,當古老的風俗沒有了,淳樸的心靈改變了,花錢買來的精美月餅,除了送禮,也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應景食品罷了。但每當中秋節來臨時,我總忍不住在超市擺滿各種品牌的月餅架前流連忘返,老覺得我與它之間有種不解的情結,即便不買,也要多看它幾眼。

中秋,它承載了一段兒時的回憶,一種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餅串聯的記憶。儘管我自始至終對月餅有一份獨特的情懷,但我依然懷念兒時簡樸的月餅,那種用黃油紙包着,用紙繩紮成四方塊的那種月餅,最起碼它真實,表裏如一,沒有太多的掩飾。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9

中秋之夜,一輪圓月漸漸升了起來,像一個銀盤高懸在天幕上。皎潔的月光如水銀般傾瀉,給大地萬物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呈現出朦朦朧朧的美。透過朦朧的月光,沉思在輕柔朗清的月光下,與月光輕盈慢舞,與月光皎潔相映,發現這平靜如水的夜晚竟是如此美麗。

我停筆推箋,佇立在窗前,眺望遠方。月是那樣的清明,它那圓圓的臉盤上,掛着慈祥溫和的笑容,靜靜地望着大地,月光照在我的窗前好似覆蓋了一層白霜。月的光鋪滿幽靜的小路,涼爽的風飄來淡雅的清香,樹梢輕柔的搖曳着月影。幾度月圓月缺,聚合離散的情思纏繞心頭,他鄉明月怎有我鄉月明?種植一片相思園林在心中,芳香在夢中家園相聚。

一縷清風載着我的思念,推開期盼你的窗。夜幕中的繁星掛滿了我的思念,凝望中我知道你也在想念着我,動情中遙望,思念在繁星中閃爍。在心裏同唱一曲纏綿的歌,我陶醉在你的歌聲中,甜甜的夢境裏和你忘情的舞美着明天的浪漫。釀一罈女兒紅,裝滿琥珀月光,捧一杯美酒飄香。悠悠琴聲訴說歲月滄桑,紅裙水袖穿雲間,風清雲淡月夜飛花,醉眼嫵媚我青春的舞動,潑墨抒情天與地,留下真情溫暖你我心。

中秋的月光清如水,它的清輝到處傾瀉,傾瀉在懸崖斷壁上、山坡上,傾瀉在建築物上,傾瀉在像手臂一樣伸展着的樹枝上,使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輕柔的晚風吹拂我思念的.髮梢,卻吹不散我對你的情思纏繞。明月窗外高懸,清涼舒爽,清輝柔波,竹林飄來心靈的醉音。星空璀璨,摘得一顆暖在懷中,看到的是你深情凝望的雙眼。

窗外的夜是沉靜的,沒有春的奔放,沒有夏日的激情。涼風與秋雨結伴,黃葉與晨露相依,大雁也打點南歸,溫馨的中秋飄然而至。只有繽紛的落葉在靜悄悄地飛舞,閃爍的霓虹燈給飄飛的葉片抹上了五彩的斑斕,也給了朦朧的夜色增添了些許的魅力。葉片時而靜臥在大地,時而盪漾在水中,一片片地飄飛,又一片片地落下。聽着草叢中蟲兒的呢喃,筆中搖落層層思念,如果今晚的明月能傳送此時的思念,是否已到達你秋景的窗前?明月水中映照着你的影子,那一分靜靜的美,也會守來涼爽的秋風陣陣輕撫。

一輪皓月高懸在夜幕之中,天空是那樣的深邃,宇宙是如此的廣袤無垠,遙望夜空,不禁使人們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古往今來的許多文人墨客,更忍不住要吟詩作畫。我把自己浸潤於寂靜的午夜夢迴中,聆聽心之低語,你能感受到這份平靜如水的心情是如此的愜意。傾聽音響裏緩緩流淌出來的如水音樂,懷揣着真誠,用竹筆描摹平靜的模樣,感受平靜的召喚。生命恰似涓涓流淌的河流,我更像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任憑魚兒暢遊,仍舊波瀾不驚。

中秋節感言文章 篇10

又近一年的中秋,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不經意間竟走過了人生最美麗的季節,想着如花的歲月載着青春年少的美麗夢想,讓蹉跎的車輪在時間長河中慢慢駛過,而沿途的風景竟如此鮮活地綻放在自己的記憶裏,讓我在臨近中秋的今晚知足地開啓了對幸福的最新感悟!

我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民家庭裏,卻享受了爲人女所享受的一切!

由於剛生下來時,我排行老二,而且老大也是一丫頭片子,所以我的到來並沒有因一個新生命的開始而成爲家人驕傲的資本。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一個女孩的降生必然會受到漠視和忽略!可是我是多麼地幸運,在這個家裏,因爲我從小體弱多病,貧血、肺炎、麻疹,這些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的小病,在那個時期,僅只是一項,就足又結束我脆弱的生命,何況我三大“怪病”兼而有之!只有母親,不管我的孱弱,不管我整夜整夜地放聲大哭,從沒有放棄過我。她東家借錢,西家借糧,抱着我從村裏到城裏,找親戚,尋朋友,帶着我住醫院,找偏方,千方百計救我,一次又一次!每次看到又有一個孩子夭折了,家長撕心裂肺、呼天搶地、怨天尤人地慟哭,母親便堅定了自己一定要救活這一她“身上提下來的一塊肉”的決心!伴隨着“一個女娃娃麼,扔了算了!”的建議,母親總是將我緊緊地摟在懷裏,可能是我“命大福大”,也可能是老天看到了母親的一片誠心,我終於挺過了那個慘淡的歲月!也正是母親念念不忘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直健康地活到了現在!同時也享受了人世間最美的幸福!

直到今天,在我的腦海裏,都有母親緊緊地將我摟在懷裏最真實的忘記!

接着我的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相繼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裏,與姐姐和我,一共姊妹五個演繹了一脈相承的最親密無間的血脈親情!

我姐姐比我大一歲半,大弟弟比我小兩歲,可能是我的病因,我的身體發育與成長極爲緩慢,弟弟已靈牙利齒了,我纔開始學着說話,以至家人以爲我是啞巴,還找過醫生疹療過,幸好沒遇到庸醫,否則我沒啞也可能早被醫啞了!學走路也比弟弟遲,以至家人又以爲我是癡呆!只有母親,她透過我的眼睛,堅信——她的二女兒不僅正常,而且絕頂聰明!

而父親,總是用他厚實的臂膀,撐着這個家,撐着我們最簡單的幸福!

那時的父親,因爲精通技術,又善於學習,在原始的科技開始起步時,率先學會了駕駛,開農用車,拖拉機等,也因此讓我們這個孩子多的家庭裏的每一位孩子都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那時,父親除了開車,還學習魚的養殖技術,那些紅色的,黑色的,白色的,銀色的魚,還有張牙舞爪的蝦,夾手的河蚌,以用用河蚌養殖珍珠的過程,至今還是我印象中最厚實的回憶!現在我雖然忘記了吃魚時那些魚是什麼味道,但別的孩子吃魚是奢望,我們吃魚卻是在家長威逼利誘下才吃,這樣的感覺讓我從小就感覺到了自己的優勢!

上學了,我一至三年級,沉默至極,從不主動發言,從不多說一句話,但學習成績卻是特別優秀,每年的開學典禮都是我最幸福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排名,語文,數學都排,還評“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我因爲每年都會因語文、數學考試前三名而受獎,那時我安靜地站在主席臺上,驕傲着自己的榮耀,聚集了同學們羨慕的眼球。

四年級了,我開始了我初步的“仕途”生涯,做了班裏的課代表,五年級又做了班裏的學習委員,管着班裏幾十個孩子的作業和學習,把此作爲一種神聖的職責,那時的自己,成爲旁人眼中最優秀的孩子——驕傲地幸福着!

接着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父親又辭了別人引以爲榮的技術員之職,做了工程承包商,開始了建築和水利的工程承包工作,成爲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在廣播中成爲唯一一家宣傳單位的模範人物家喻戶嘵!我們也因此,備受周圍小朋友和大人們的關懷!那時,感覺我頭上的天都比其他人的天藍!父親給我們帶來了我要的幸福!

父親的工程出現了問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影響,但我們一家人精誠團結,不向困難低頭,不向那些看輕我們的人示弱,我們用自己的努力,一點點地蹣跚前進,那種苦難中的抗爭,那種逆境中的崛起,是我們此生難得的財富!我們終於贏了這場生活給予的最難的棋!我們也因此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就是困難時任何力量都無法拆解的團結!

我的初中生活開始了,我從學習委員榮升爲團支部書記,一直到高三畢業,在團內積極地工作,努力地學習,最後,一路順風,過了高考的獨木橋,成爲了一名大學生,半學校的邊界生活,也學會了如何將自己融入社會的基本技巧!其中也同樣,用一沓見證奮鬥的榮譽證書和共產黨員的身份,詮釋幸福!

工作了,除了優秀的教學成績,又開始慢慢走進我最單純的願望,創刊《奇葩》任主編,全身心地投入這個刊物的編排與選稿,刻印,裝訂,那幾十本簡裝的刊物,我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着,關懷備至,使她最終成爲鎮級刊物,更名爲《駝鈴》仍任主編,成爲那個區域師生喜愛至極的寶貝!那種幸福,無以言表!

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挑選了屬於自己的另一半,幸福地將自己嫁了出去,也同時開始了賢妻良母的美好征程!用簡單的柴米油鹽把自己幸福成一個小女人,在他的呵護下,成長!

第二年,我們便有了我們可愛聰慧的女兒,看着她的成長,看着她比當初的我更加優秀的表現,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現如今,我站在三尺講臺,以統領千軍的豪情,收穫着學生眼裏智慧的光芒!也收穫着他們成才的理想!教師節同事和學生們真誠的祝福,圍成了我作爲教師的榮耀和桃李滿天下的幸福!

今天,臨近中秋,臨近了這個團圓的日子,看到年事已高的父母,仍翹首以待他們眼中永遠也長不大的兒女們在他們面前大口地吃着可口的飯菜,是那麼怡然而心滿意足!我忽然就恨起歲月的無情!看到兄弟姐妹們爲了等我這個雨中遲到的二丫頭遲遲沒有揭開快涼了的鍋,我忽然就無比珍惜這種純正的親情!看到老公爲了家忙碌的身影,卻在吃早點時將碗裏的唯一一片牛肉夾到了我的碗裏裏,我堅定了自己做賢妻良母的追求!我看到許許多多關心和支持我的同事和學生,我感到自己生活在愛的海洋,情的綠洲!於是,我寫下了這段文字,記錄我人生歷程中感觸最深的幸福,作爲中秋的獻禮,把她獻給給了我生命的父母!把她獻給所有給了我愛的家人和愛人!把她獻給給了我快樂的女兒!把她獻給給了我最大動力的同事和學生!

祝你們:中秋快樂!天天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