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語句經典的句子

撐起UTS的半邊天

本文已影響 7.2K人 

在風光秀麗的悉尼城區,有一座32層的褐色大樓屹立在悉尼百老匯。高大雄偉的大樓輪廓和頂層UTS(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三個白色英文字母,即使在千米之外,也清晰可見。這就是悉尼市唯一的一所位於城區的高校——悉尼理工大學主樓。

撐起UTS的半邊天

在大樓的619號房間,我見到了該校工程學院機械系主任——我校校友弘光。她,黑色齊耳短髮,身材嬌小玲瓏,話語清脆溫柔,滿臉親切的笑容,是一位典型的秀外慧中的東方女性。雖是初次見面,我們卻像多年老友。她說母校好比她的孃家,見到孃家來的人,自然感到親切。

弘光爲我校73級校友,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年,她獲得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3月,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隨後在英國著名的盧瑟福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90年,弘光應聘到悉尼理工大學工程學院任教。這是一所非常看重教師教學質量的高校,校學生會每年要從在校學生中,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和質量進行抽樣調查和報道,以便作爲入校新生的指南。

在澳洲,亞裔歷來不被重視,何況一個嬌小的中國女子。可是貌似柔弱,實則剛強的弘光,一進工程學院就先後開設了6門課程,而首先登臺講授的,就是工程學院教師們認爲最困難的《熱力學》和《工程概率》。她要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中國女性的才智和能力。她用在劍橋大學和盧瑟福實驗室所積聚的學術功底,在原華中工學院任教時的教學經驗,以及中國女性那特有的認真細緻的作風和嚴肅活潑的教學方式,很快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進入UTS後,在該校每年的教學質量抽樣調查報告中,弘光總是名列前茅,成爲工程學院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師之一。

在教學之餘,弘光也從事着內燃機領域的研究工作。她與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位教授合作,共同申請到澳洲自然科學研究基金會(ARC)的一個研究項目——天然氣用於柴油機的燃燒研究。該課題主要採用實驗和計算兩種方法對雙油燃燒(天然氣用於柴油機的燃燒)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達到優化發動機性能,提高效率,減少污染。弘光的另一個課題是“內燃機排氣噪音控制”。她認爲,目前使用的消聲器對低頻噪音效果不好,會造成排氣背壓過大,燃燒不完全以致耗油增高。而她的新研究將可以避免上述缺點並對減少低頻噪音特別有效。

近年來,弘光每年發表的學術文章在UTS機械系是首屈一指。除多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外,大多數發表在美國《汽車發動機協會論文集》和《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學報)等雜誌上。1997年6月9日,《澳洲新報》以《研究內燃機燃燒保護環境》爲題,專門報道了弘光的內燃機課題研究對澳洲環境保護所作的貢獻。

弘光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折服了工程學院的同行,當UTS原機械系主任退休後,學院立即指定她接任系主任職務。於是,弘光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學科研任務外,還要組織和協調全系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同時還有一些日常事務,她成了國內常稱的“雙肩挑”。

面對種種挑戰和壓力,弘光毫不示弱,把一個原先頗爲鬆散的機械系打理得井井有條,再一次顯示出她的組織和領導才華。

常有人問弘光,工程研究是男人的世界,而她,一名小女子,如何能在國外既從事工程研究又擔任着領導職務?對此,弘光總是笑着回答:“中國不是有句‘婦女能頂半邊天’嗎,在幹事業的時候,我總忘記了自己是女性。”

事業有成的弘光,心中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她與先生夏季根都畢業於原華中工學院造船系船機專業,因此對母校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97年,她促使UTS副校長和外事處長訪問原華中理工大學並簽訂了兩校合作協議書,並先後介紹兩位UTS的學生和一位教師來母校留學和教授英語。2000年,她與其他校友一起組織成立了悉尼校友會,希望發動所有的在澳校友爲母校服務。最令人感動的是,悉尼奧運會期間,弘光全家出動,爲中國運動員鼓勁加油,併爲中國隊做志願服務者。爲此,中央電視臺專門採訪了她們一家。在攝像機前,她兒子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說道:“雖然我9歲就隨父母來到國外,但父母一直教育我不能忘記中國,要講中國話,學習中國文化,以後要爲祖國服務。”

目前,弘光又接了一個新的課題“微機電系統(MEMS)在流體控制方面的應用”,這是當前的最新領域之一。在她的課題組,有來自中國瀋陽、大連等高校的訪問學者,她也希望能在母校中尋找同一領域的研究合作者,共同爲母校的科研出一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