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語句經典的句子

拒絕長大

本文已影響 8.11K人 

有本書叫《彼得·潘》。主人公彼得有些單純,又有幾分叛逆。他帶着幾個孩子,脫離了成人掌控的世界,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這個故事的主題,就是拒絕長大。爲什麼要長大呢?時刻保持一顆童心,把喧囂和浮躁關在門外,不也很好嗎?

拒絕長大

這個想法很好。

叛逆的故事,未必就意味着頭破血流。讓孩子保持純淨的眼光,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都是一件幸事。倘若孩子們都早熟,早早地揹負了不應該有的重擔,那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大人的世界出了問題。

拒絕成熟、拒絕圓滑、拒絕成長,是西方人的童話。在東方的文字裏,到處是神童。甘羅12歲就做了丞相,司馬光7歲砸缸,王戎7歲就知道路邊的李子味道不甜,駱賓王7歲能作詩。

這些孩子之所以被載入史冊,是因爲他們實現了家長們沒能實現的願望:他們要麼年紀輕輕就做了大官,要麼跑步進入了文學史,要麼口舌伶俐、令人叫絕。

我們文化背景下的兒童,揹負了太多的包袱和期望。他們從童年開始,就肩負着爲家庭乃至家族爭取利益的使命。不過,他們中的許多人要麼像方仲永一樣,日漸平庸,最終成爲一塊木頭;要麼像曹衝、王勃那樣早夭;要麼還沒來得及成爲他們自己,童年和少年時代就“唰”的一下過去了。真正成才的只是鳳毛麟角。

至於那些不能給家庭帶來巨大收益和回報的,則成爲被輕視和批評的對象。魯迅在《狂人日記》裏說,村婦罵自己不爭氣的兒子,咬牙切齒地說:“老子呀,我恨不得咬你一口才好。”

這得有多深的仇恨。

其實人總要長大,但長大並不意味着以犧牲快樂爲代價。房子、車子、位子、票子等,諸如此類,都很重要。但如果爲了這些東西搞得自己不快樂,這些東西就成了累贅。世事變遷,到頭來你總會發現,那些急功近利的把戲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快樂地生活,真的很重要。

所以,《彼得·潘》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如果可以自由自在,如果可以活得開開心心,拒絕長大又有什麼不好?所以我認爲,長大不僅僅意味着責任,意味着無休止地拼搏與廝殺,意味着沒完沒了的糾紛和煩惱,意味着成人的社會時刻都在製造“人情練達”的垃圾;也不僅僅意味着所有的成人,都要戰戰兢兢地站在同一道起跑線上,每一個早晨和夜晚,都盯着身邊的人,生怕自己落後。長大而仍保有孩童對快樂的追求及純真亦是長大的應有之義。

已經長大、遠離了奶瓶的人,記得提醒自己要快樂一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