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語句經典的句子

“窮養”的後遺症能有多大

本文已影響 4.91K人 

“窮養”的後遺症能有多大

“窮養”的後遺症能有多大

(作者:Judith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01

早年,在讀者文摘上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說美國經濟蕭條時期,一個小姑娘看中了一個幾十美分的漂亮髮卡,鬧着讓媽媽去買。媽媽爲難了,因爲失業全家靠買市場的處理品爲生,一個髮卡可以買兩天的食物。但是爸爸說,你就給她買吧,長大後她只會記住這個髮卡的快樂。長大後,爲這個髮卡,非常感謝當時的父母

人的認識和記憶都是有選擇性的,特別是小的時候。一次全家旅行,可能要節儉一個時期,但是對孩子更多會記得出遊時快樂的時光。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強的,特別是孩提時代,同樣的“吃苦”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比如,你告訴孩子,我們家並不窮,但是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計劃,比如暑假我們想全家一起去日本的迪士尼樂園、想換一架音色更好的鋼琴等等,所以買東西的時候,我們不重複購物,不買不需要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更快實現更多的計劃。那實現計劃過程中孩子的參與感和達到目標時候的快樂體驗、擴大的視野、增加的見識等等,都可以彌補暫時的“不夠富養”。

但是反過來呢,一直強調爸爸媽媽掙錢不易,強調家裏不富裕,在各個角度全方位的“窮養”,就好比讓孩子走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看不到盡頭的光亮,也沒有進度條的倒計時。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心理影響能有多大不是一個時期可以看得出來的。這樣的灰黑色的生活體驗,的的確確不是長大後的財資豐富可以幫助自愈的。

要問“窮養”的後遺症能有多大?毫不誇張地說,就是影響自己,影響家庭,影響孩子。

02

故事發生在十年前,茜茜跟我訴苦。那時她大着肚子四五個月,她先生過年陪她去遛古文化街。茜茜站在一個畫糖畫的攤子前再也走不動了,一個小鐵鍋,熬出糖稀,拿着鍋趁熱在石板上“倒”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事物。

記得小時候在每天早上十點左右在街角的小花園總有一個藝人做好了來賣,去晚了都搶不上。那天茜茜一定要買一個最大的,鯉魚圖案的糖畫。天津人都喜歡楊柳青“年年有魚”的年畫,一個大胖小子抱個大鯉魚,喜慶又寓意十足。買個鯉魚,準媽媽拿着,跟胖閨女胖小子拿着差不多,茜茜心裏偷樂。

“我要這個。”茜茜大着肚子格外顯眼,指着鯉魚的糖畫說。

“這個最貴,二十五,但是雙層的,用糖也多,值!”賣家一個勁推銷。

“買這個就行了。”她先生在一旁指着一個小蝴蝶說。

“這個十塊。”賣家說。

“不行,我就要這個。”茜茜當然不答應。經過了她先生各種不樂意不情願沒有好臉色之後,茜茜如願拿到了心儀的鯉魚。可是沒料到那天的噩夢纔剛剛開始。

“他就當拿二十五塊錢哄哄我,何況那時我又懷着他的孩子,可他太可惡了,沒有他那樣的……”後來茜茜向我哭訴。結果那天他先生在下面的逛街中各種各樣的不樂意,摔臉子,耍脾氣,還差點跟不相干看車的路人爭吵起來。回家的時候,埋怨茜茜買了個累贅,不能再坐公交車,爲了個糖畫還得花十幾塊錢打個車。

“我肚子都那麼大了,過年出來買年貨置辦東西的人又多,怎麼擠公共汽車。”茜茜平時有點公主病,但這次的問題,我絕對站在茜茜一邊。

“回家以後,我不樂意,跟他講理。他脾氣也上來了,結果就兩個人吵了起來,我哭了一下午,想打電話讓我媽來評理,他也攔着不讓。氣的我那些天想起來就委屈想哭,都動了念頭打了孩子離婚。”茜茜恨恨地說。

茜茜先生小時候,家庭條件很一般,但也沒有到差的地步,八十年代父母都是產業工人,家庭條件算是衣食不愁的。但是,茜茜的公公婆婆很好的貫徹了兒子“窮養”的思想,從小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就是家裏沒錢,一個二分錢的砸炮槍求了好久都不給買。

茜茜先生大學期間,很精神帥氣的小夥子,成績年年拿獎學金,扇子面的身子板棱角分明,但是一直沒有談戀愛,很大原因是因爲沒有錢自卑。

“糖畫事件”那年,茜茜先生在外企工作,報酬不菲,茜茜本人在穩定的事業單位,一個月也有兩千多塊,經濟根本不成問題。一個糖畫,一個人的工資就夠買上百個,可是茜茜先生當時就是覺得沒必要,而且脾氣上來,誰的話也不聽,懷孕的妻子的情緒也不顧,就是覺得太貴了。

多年以後,心平氣和談到這個事情,茜茜先生也很不好意思;再買“糖畫”之類的小東西,也不會如當年那樣固執。但是很多年前埋下的種子,在適當的時候“發芽”,其破壞力也是讓人崩潰的。

茜茜的先生其實是個不錯的人,踏實,穩重,有事業心。是一個老人眼裏很“耐人”(天津話,招人喜歡)的例子,“財迷”的男人老實,不出去花,省心,會過日子。但是,只有跟他一起過日子的人能感受到其中的“彆扭”。

茜茜結婚那年,茜茜先生家在城市邊緣有一處小房子價值十萬左右。市中心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要大約四十萬。茜茜媽媽希望把小房子賣掉,孃家幫助添一些錢,再讓兩人貸款買一處地點更靠市中心更大一點的房子。

茜茜媽媽這樣說的,以後有了孩子,小房子肯定要換,老人去照顧沒有歇腳的地方也不方便;兩個年輕人都有技術,工作也穩定,公積金貸款也不是負擔:早晚要換房子,不如趁早換。

但是,茜茜的先生家不願意。二三十萬的貸款太多了,於是房子的問題就那樣拖了過去。兩人在小房子裏結婚。到孩子三歲不得不換房子的時候,只四五年時間,市中心的二手房均價也已經漲到1W+。

都說“藝高人膽大”,茜茜的先生掙錢的“藝”不低,但“膽”卻不大。

當真是因爲從小“窮怕了”,沒有安全感的體驗滲透到每個細胞裏。就好像大象小的時候力氣小被栓在木樁上,拼盡全力也逃不開;思維定勢延續到壯年,力大無窮的大象還是能被一個小小的木樁拴住,並不想到要逃脫。

這樣的人生格局,怎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