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語句經典的句子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操蛋的生活裏保持不發火!

本文已影響 2.89W人 

如何在這操蛋的生活裏保持不發火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操蛋的生活裏保持不發火!

作者:丹媽(童書編輯/兒童心理諮詢師)

摘自公衆號:丹媽讀童書

帶娃狂躁症,你中招了嗎?

丹媽一好友,丈夫在外地,自己一人帶兩娃,前兩天,她突然在微信上和我說:“你相信世上真有那種從來沒對孩子發過火的媽嗎?我不信!”

說實話,丹媽也不信,前段時間忙公衆號忙得一塌糊塗,孩子又正好生病,我那一急起來,似乎也要開始傳說中的帶娃狂躁症了。

當媽前,咱們也都是溫潤如玉的青春美少女,可怎麼一帶起娃來,就變成咆哮女魔頭了呢,明知不該發火,可孩子一不聽話,那個火就蹭蹭蹭的上來,接着就是一陣狂風驟雨。

好友說,每次都好像要狠揍孩子一輪,自己心裏才能平靜下來。

事後看着孩子滿眼淚水的恐懼,最後帶着淚痕睡着後乖乖的樣子,自己也會心疼得落淚,心裏立馬從剛剛的歇斯底里,變成了後悔萬分:幹嘛要那麼兇呢?不就是尿個褲子嗎,不就是睡得晚了點嗎,她還只是個孩子,什麼也不懂,我又何必和她較真呢。

似乎,所有從憤怒開始的事情,最終都是以悔恨告終。

其實不是脾氣差,是自私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每個人的生活裏都會有些煩心事,這當媽的煩心事可更是一沓接着一沓,當我們在這些問題面前感到無能爲力時,想到的往往不是如何去解決,而是發泄。

而最直接簡單的發泄方式,就是大吼大叫,甚至還得配上點肢體語言,又打又錘,才能把體內那股洪荒之力發泄出來。

正如上文我好友說的那樣,好像非要把孩子狠揍一頓,自己心裏才能平靜一點。

可爲了自己平靜就揍孩子?愛發火的大人們啊,咱們最大的毛病不是脾氣差,而是自私!

嘴上說愛孩子,心裏卻並不享受與孩子相處的狀態,不願意耗費大量時間在孩子身上,靜不下心來耐心等待孩子的改變,總是習慣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奢望孩子說一遍“自己就能明白”。

說白了,不就是孩子沒按你的要求做嗎,你讓他睡覺的時候他沒睡,你讓他好好吃飯他在玩,我們似乎把帶孩子當成了一個個任務,吃飯任務、睡覺任務、寫作業任務.......

腦子裏就有一個目的“趕快把任務完成!”,然後我就可以去休息了,去幹自己的事了。

我小外甥是個小話癆,每次我妹一邊玩手機,一邊哄他睡覺,他一說話就被兇,事後我媽說我妹:“你罵他幹啥?!你不就想孩子趕緊睡着,你好出去打麻將嗎!”,我妹無言以對......

自私之下,發泄之中的揍與罵,美其名曰“爲孩子好”,可更多的,都是爲了自己舒坦。

沒錯,帶孩子真的很累,很委屈!

可是,爲了解氣,爲了發泄,就去對只有幾歲,根本聽不懂、辯不明,無力反抗你的孩子下手嗎?

在那一刻,我們的心裏只有自己,沒有愛吧!

如何在這操蛋的生活中保持不發火?

誰都有脾氣,可不是誰都會“發”脾氣,要想不被“脾氣”控制,丹媽和心理導師整理了一些方法,可以參考下:

1、冷靜法:去喝杯冰水、汽水,舌頭在嘴裏轉三圈,洗把臉。

2、呼吸法:發火就是“出氣”,憤怒讓人有暴力的衝動,無論是大聲罵人,還是動手打人,都是增加呼氣吸氣量的活動,所以在準備生氣時深呼吸,調整呼吸會減緩“發火”的衝動。

3、逃離法:趕快讓自己離開現場,換個地方靜靜,眼不見心不煩

4、替代發泄:看過蠟筆小新的都知道,外表和善溫柔的妮妮她媽有隻毛絨兔子,每當她被妮妮氣得不行的時候,她就拎上兔子去到一個空房間。。。。。。

5、自問自答法:問自己三個問題——

孩子是故意的嗎?

後果很嚴重嗎?

我必須生氣嗎?

孩子再頑皮,他能對你造成的傷害也遠小於你任情緒宣泄對他造成的傷害,改爲用沉默與注視來表達不滿,事後可以寫日記,用文字分析記錄自己發火的過程,以此幫助自己自己分析、瞭解自己。

6、雞湯洗腦法:“憤怒一分鐘=失去60秒幸福”“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網上雞湯很多,丹媽就不一一列舉了。

7、換位思考法:“孩子真的不是故意的,他是處於執拗敏感期,何必和他執氣”等等,大家可以多讀一些育兒書籍,瞭解孩子在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以此幫助自己換位思考。

8、對自己好點:平時就對自己好點,該吃吃該喝喝該買買,心情好了,自然看什麼都順眼了。

上述方法都沒用?那可能是這個原因:

以上所有辦法都有一個前提:你能意識到自己要生氣了(你對你的憤怒是保持意識的)

所有自控,都源自人們對自我情緒與行爲結果的意識,人人都會有邪念,只有提前預知,纔有阻止的可能,只有看到它了,才能去停止它。

一個小偷,只有意識到自己腦中有貪念,有正準備偷的想法,並意識到偷可能會被抓的結果,纔有可能收手。

一個男人,只有意識到自己有色慾,有出軌的念頭,並意識到出軌會給家庭造成的巨大傷害,纔有可能自控。

自私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慾望,是動物,就會有慾望,但不同的是,有慾望的同時,人是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我慾望保持意識,並有意志力進行控制和疏導的。

一個媽媽,只有在發火之前,就意識到自己想發火了,並意識到對孩子發火是一種自私的行爲,會傷到孩子,會令自己後悔,在這樣的意識下,我們纔有可能提前採取行動,才能不被“孩子一不聽話就想發火”的念頭牽着鼻子走,走到傷害孩子,傷害自己的陰溝裏去。

最後,咱們來看段視屏,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用一組街頭啞劇,向公衆展示家長面對孩子那種“控制不住”的發泄有多可怕,看看那一張張猙獰的嘴臉,我們真的還要繼續當一言不合,就打孩子的“原始人”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