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勵志語錄勵志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1000字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1000字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1000字

導語: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告訴我們永遠都不要放棄夢想,希望是一個寶貴的東西。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幾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供大家閱讀。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1000字

篇一:

對於你有多少財富,

你有認真想過嗎?

單從影片題目看,倒是個吸引人的噱頭。題目只是個引子,貧民窟怎麼就能出了個百萬富翁?通過這個引子引出它的原因來,再從探索爲什麼的目的把整個環境放開,從政治,宗教,教育,社會,人性等各種角度切入,纔是影片真正要透過這層利益的表象所要揭示的本質內容。

開頭各種不堪入目的“髒、亂、差”鏡頭讓人感到導演有意還原一個真實的印度給觀衆。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自己對印度的最初印象是這個國家和民族能歌善舞,十分熱愛生活。

但這是對印度間接的瞭解,非常侷限在教科書和影視媒體的美化,美國“好萊塢”是電影界的大佬,印度也建造了自己的電影基地“寶萊塢”。

故事在講述了三個印度小孩的流浪史的同時,也從各個角度把印度的生存狀態完全暴露出來。生活在垃圾場周圍的貧民窟,有一羣不諳世事的熊孩子們在和警察惡作劇,一對調皮的小兄弟好像活在世外桃源一樣,卻在一次針對穆斯林的宗教衝突中喪失了家園,失去了母親,和另一個女孩,開始了流浪生活。

髒河邊洗衣,簡陋的住房,鬧哄哄的市場和教室,警察恃強凌弱的執法態度,對穆斯林居民被殺戮時的不管不問——這一切都讓人驚覺,當今世界竟還有如此落後的社會場景!在見證了這般貧民窟後我不自覺的和自己國家做了比較,覺得我們國家的大環境還是很和諧的,忽然生出一股優越感。

這對小兄弟中,哥哥特別膽大,也早諳世故,成爲了壞人,用人性惡的一面適應了這樣的生存,自己也成了拜金者,殺人放火的事都做得出來,他是制惡的社會環境的產物,好在後來被人販子利用時機智的和弟弟擺脫了他們的殘害,壞在作惡者終究笑不到最後,沒有好下場,在與黑幫老大的糾葛中死在金錢鋪滿的浴缸裏。

弟弟善良單純,經常和哥哥與那個女孩快樂的聊天,雖然最後只做了一名貧窮的茶水工,但是卻有驚無險的活到了最後。

那個女孩最初也接受了金錢至上的意志,和以獻出女性美貌與肉體爲代價求得的生活,但她在弟弟對愛情執着的等待中選擇放棄腐朽的優越條件,和弟弟走在一起。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過來影響社會存在。人作爲社會的一分子,能動而綜合反映出社會的狀況,而無論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引起所有這些關係變化的最根本原因,都可以到人性上找到。從社會發展的脈絡來看,人性也在變化,最低級到高級分別爲獸性,物性,人性,神性。

矛盾論中提到,鬥爭是絕對的,統一是相對的,可見:和平要通過戰爭來達到。在通過爭取生存的鬥爭之後,才能獲得較高層次的自由與地位。所以,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是要通過賺錢養活自己,不同的只是獲得財富的思維和方式的不同。

哥哥的財富是金錢,弟弟的財富是自己的愛情,於是他懷着這樣的目的參加了《誰想成爲百萬富翁》這檔節目,用自己的生活經歷意外地答對了幾乎所有的題目,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女孩接通了求助電話,他露出笑容,她也笑了。

在物質豐腴的當今世界,資本剝削日益擴大,金錢和慾望挑戰着人性中善良無私的一面,真愛是否可以完全戰勝利益的誘惑,我無法保證,但是,能夠佔據主流引導世界發展的,肯定不是喪盡天良的邪惡,一定會是正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靠坑蒙拐騙而逍遙法外的哥哥雖然暫時如魚得水,最終卻以和黑老大同歸於盡收尾,靠自己的勞動和對世界的美好憧憬的弟弟收穫了愛情,得到了完美的結局。

誰不想成爲百萬富翁?但在每個人心中,財富的對象可能都不盡相同,對於財富獲取的方式也不同,財富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愛情,可以是有形的實體,也可以是無形的品質,這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

如此,有的人已經價值千萬了,有的人還一貧如洗,對於你有多少財富,你有認真想過嗎?

篇二:

在最困難的日子裏,高貴的活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便被深深的吸引住,腦海中的記憶也隨之撲面而來——高一老師極力推薦的一部電影,我不厭其煩看了兩遍、記憶尤深的電影,被評爲作爲成熟男人不得不看的電影!

沒看過由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的人是絕對不知道箇中緣由的。對於獲得8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來說,我想任何人都不會拒絕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一部好的電影。但是衆所周知,電影也只不過短短兩個小時,完全不足以表現出原著的原貌。就像對於一部小說來說,若我們先看的是書,而後再看電影,是否覺得電影無法超越憑着自己想象看的小說?我對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情懷大抵如此。在看完小說後再看電影,只覺得意猶未盡!時間限制的電影無法展現出主人公全部的生活面貌,無法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何般生活造就了主人公堅忍不拔的性格,無法讓世人深入骨髓的瞭解印度貧民窟究竟在過着何般水深火熱的生活。我想唯有小說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引起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對美好生活的感恩,對生命的珍惜……所以,我唯有捧起原著小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細細品讀,感悟人生。

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們無法想象貧困的極限,無法想象上廁所都要排隊的生活,無法想象去垃圾堆裏覓食的窘迫,無法想象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但是托馬斯就是在這種極度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從小便被親生父母遺棄,幸運地是被善良的神父收養;但是好景不長,神父的去世,托馬斯8歲便被送進少年感化院,認識了同樣命運坎坷的小夥伴薩利姆,少年感化院並不讓字面上那麼美好,這裏是每個少年都想逃出的煉獄;當有人願意帶他們出去,資助他們上學,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得知殘酷真相的他們又開始流亡;到過氣演員家裏做幫傭,但是最後又慘淡收場,不得不說每次幸運都太短暫;住在分租公寓,人情的淡薄,尤其是分租公寓管理員的冷眼旁觀的態度令人憤恨,可是這些都依舊不能澆滅托馬斯那顆熱心,幫助“姐姐”顧蒂亞“殺害”其父親,再一次走上逃亡之路也不後悔;去一位澳洲將軍家裏做傭人,從來不動歪心思,不會像別的傭人做偷雞摸狗之事,正是應了——“在最困難的日子裏,高貴的活着“這句至理名言;後來在火車上遭遇劫匪,誤殺壞人,出於內心的譴責又再一次走上逃亡“不歸路“;但是也正是托馬斯這種生活的磨練,纔不至於讓他無路可走,他隨遇而安的在泰姬陵做起導遊,掙錢後也毫不吝嗇的幫助鄰友、陌生人,尤其是把40萬盧比給予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1RMB=10.0534盧比】的片段使我震撼;最後面對現實的殘酷,人類的貪婪,托馬斯爲了心愛的女人又再一次回到闊別5年之久的孟買,決定參加《誰將贏得10個億?》,由此所有事情才漸漸浮現。

看到結尾處托馬斯與司蜜坦的對話,不禁潸然淚下[]。不管是托馬斯還是司蜜坦,都爲她們感動。托馬斯的硬幣從來只有正面沒有反面,每次他說的靠運氣不過是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並且每次都臨危不亂的相信硬幣,折射出的是他內心對自己的堅信。生活已般這麼不如意,還有比這更差的嗎?就像是在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時,主持人承諾讓他贏得10億盧比,他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了句:“我要這些財富有什麼用?一個人到頭來,只需要6英尺的裹屍布。”從小生活在生活的最底層,看盡世態炎涼,還能保有如此淡泊的金錢觀念實屬不易,還能保有一顆菩薩心腸實屬不易。而從天而降願意幫助托馬斯的司蜜坦,正是托馬斯住在分租公寓救助過的“姐姐”,這一切都是出於感恩的力量,正所謂種何因得何果,成功後的司蜜坦一直尋覓當年的救命恩人、不忘舊情都充斥着人性的善良,必將熠熠生輝。

不管你生活在哪個階層,是幸福還是不幸,我想讀過這本書後,我們的心境都會有所變化——在最困難的日子裏,高貴的活着。

篇三: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卡普的首部小說,這位曾在土耳其、美國、埃塞俄比亞和英國供職的外交家,閱歷豐富,想象力活躍,小說面世就席捲全球,由名導演丹尼•博伊爾執導的同名影片,獲得了2008年奧斯卡多項大獎。

史瓦卡普的靈感來源於當時全球風行的電視競猜節目。史瓦卡普糅合兩個主題:一個電視競猜節目的主題,以及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只具有“街頭”知識而不具有“書本”知識的參賽選手的主題。——最幸運的倒黴蛋,必定會遭到作弊指控的參賽者,拉姆•穆罕默德•托馬斯,就在史瓦卡普的筆下誕生了。

沒有受過教育的下層賤民!竟然闖關成功!最高獎!10億盧比!

無權無錢、勢單力薄的拉姆被投進了監獄。小說圍繞着拉姆與女律師的談話展開,分成兩條脈絡,一條是拉姆的人生經歷,一條是競猜節目本身的進程。兩條脈絡具有雙重性、矛盾性和緊張性,通過拉姆的回憶,漸漸鋪展開來。

新穎的結構是這部小說最大的優點。同名電影保留了小說的框架,將小說改編成一部以愛情爲主線的劇情片,這種改編當然有導演的商業化考慮,但電影因此而閾限了小說的內涵,無法展現小說中深遠的印度風情、複雜的社會面貌,以及各階層思想觀念的糾葛。電視競猜的15個問題,每一個都是打開拉姆記憶之門的鑰匙。這些記憶中的事件,延伸到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主人公姓名的由來,一個印度土著孤兒,被命名爲“拉姆•穆罕默德•托馬斯”,這是印度教、穆斯林和基督教三派宗教人士爭議後妥協的結果。“這是什麼鬼名字,把所有宗教都摻和到一塊兒了?難道你媽都搞不清你爹到底是誰嗎?”讀者也會像警察局長一樣嘟囔吧。這簡直是黑色喜劇的“笑果”,但這就是印度,那個民族問題、宗教信仰錯綜交錯的國家。

小說涉及到同性戀、少年感化院、板球比賽賭博、強迫部落女孩賣淫等現實,披露了印巴戰爭、寶萊塢電影業、僱傭殺手等內幕,並談及了巫毒教、泰姬陵甚至澳大利亞英語語彙等文化方面。作者以嫺熟老練的寫作技巧,把拉姆置身於某時某地的特定場景中,通過拉姆的視角,他的想法、他們的想法,他的做法、他們的做法,每一個人,都成了印度社會全景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有他們不能不承擔的命運。這些個體的零散的碎片,後來成了電視競猜節目的通關暗語,一塊拼圖連接了另一塊拼圖,慢慢地聚攏,我們最終得到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幅由諸多故事組構成的印度社會全景拼圖,兼具時代跌宕和個體浮沉,輕喜劇式的寫法讓讀者在閱讀中且悲且笑。

這樣的寫作手法令人聯想到餘華的《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通過舉重若輕的表現手法,揭示社會的醜惡與不公,凸顯人物嚮往光明的善美和勇氣。當拉姆在洗手間用槍指着電視節目主持人庫馬爾時,他想起了顧茉莉和尼塔遍體鱗傷的身體,他想起了他所遭受的所有折磨、傷害和屈辱,他看到了蒂莫西神父血淋淋的屍體,還有祥哥兒軟塌塌的屍體,他回憶起他所接觸過的各種人生災難的製造者,斯瓦普娜•提毗,桑特拉姆和麻氓的形象在他的腦海裏浮現……這些深重的、慘烈的經歷貫穿了拉姆的人生,卻總是在每個故事的最後,消解於近似滑稽的電視競猜節目,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諷,烘托出了“笑”背後那些沉默的印度下層民衆的淚水。

拉姆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等的賤民。他的參賽,原本只是節目的噱頭,他是作爲嘲諷對象出現在供有閒階層觀賞的電視節目之中的,他們並不關心拉姆答對每個問題的原因。拉姆的每一次成功通關,在某種意義上,或許是對這類根深蒂固的習俗與制度的挑戰。隨着拼圖全景慢慢浮現,隧道盡頭的光芒,也慢慢亮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