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禪理故事

五十歲創業成功的億萬富翁勵志故事

本文已影響 2.26W人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爲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着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十歲創業成功的億萬富翁勵志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十歲創業成功的億萬富翁勵志故事

第一顆速凍湯圓的發明者、中國速凍食品的開創者這些都是陳澤民的標籤。他掌舵的三全食品,在各個商超的速凍專櫃裏都有蹤影。

五十歲,應該是守業的時候,大多數人不會在這個歲數開始再打拼。在知天命的年齡創業,這可能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陳澤民偏偏就是這樣。

在創業前,陳澤民是鄭州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家庭幸福、事業蓬勃,擁有一個五十歲男人應該擁有的一切。

但是他卻覺得這樣的日子很不充實,時間被浪費了。雖然是一家三甲醫院的副院長,一個月僅一百多元的工資不能夠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時代造就英雄,剛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他萌生了下海的念頭。身邊一批做生意的朋友逐漸富了起來。於是,陳澤民毅然放棄已有的地位和榮譽下海經商。

陳澤民絕對算是白手起家,他的第一筆創業資金一萬五千塊錢是向鄰居借來的。他用一萬二千塊錢買了個冰淇淋機,另三千塊錢作爲買原料的流動資金,在商場租了一個櫃檯,成立了一個冷飲部,叫三全冷飲部。之所以叫三全,是爲了感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由於肯動腦筋,積極創新,三個月就把借款還了。然後,陳澤民就開始擴大再生產搞批發。場面紅火,爲了進到貨,很多人半夜就來排隊。

後來他又發現在上海有一種冷狗牌夾心冰淇淋很暢銷,但是引進生產這樣的設備就要十萬元,這個對於剛創業的他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陳澤民搞清楚原理,一分錢沒花,用原來做冰糕的鹽水槽生產出來夾心冰淇淋。這項技術就是二次速凍法,這也爲以後的速凍湯圓奠定了基礎。

剛開始創業遭遇很多阻礙,但是陳澤民想好了,就幹。

開始的時候落差很大,外科醫生這個職業很好,我又是醫院的副院長,職位也不低,都是大家來求我辦事。但是自從我下海以後,我的身份轉變了,什麼事都得求別人。陳澤民描述當初的境況。

並且,陳澤民的家人對他的創業並不支持,反對的聲音大。家人都認爲他是不務正業,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值得。你快五十歲了,工齡快三十年,馬上就可以退休。也有人建議他病假休息半年,自動轉入勞保系列。

但陳澤民沒有受到這些聲音的影響,他決定斷了後路,背水一戰。等下去可能會失去機會,有後路的話,也不會破釜沉舟。沒有退路可走,只能往前衝。沒有條件,沒有錢,都是靠自己有動力去創造條件。

陳澤民又開始每天睡不着覺,不斷地想發明,改良設備,改良產品,爲了讓跟隨者,跟都跟不上。

你越是不想賺錢結果你越賺錢

把心放在產品上是陳澤民的生意經,他常掛在嘴上的話是,你越是不想賺錢,結果你越賺錢。爲什麼?他說,要把思想用到產品上,用到怎麼爲消費者服務上,用到食品的安全上,這樣有了好的產品,有了好的市場,自然而然就賺錢。

正因爲有這樣的思想,也因爲他就這樣做了,雖然三全沒有設備,也沒有廠房去抵押。銀行卻主動給了貸款,財神上門了。

1995年,銀行看到三全食品廠門口,各地的車輛帶着現金來提貨,沒貨!要久久排隊,有的還要等十幾天。銀行行長和信貸科長看到生產銷售的旺勁,對陳澤民說,儘管你不符合貸款的條件,我們還是根據你的定單,根據你市場的銷售情況,考慮給你貸款。

這種樸素的精神反倒堅定了銀行貸款的決心。行長說,這是他們有史以來,第一個不要任何擔保,任何抵押,就憑信任的貸款。

專注主業做百年老店

在三全同一條街上的鄰居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除了經營主業,還搞多元化:搞資本運作、搞房地產,用不安分的跳躍式發展快速追趕三全,成了三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十幾年來,陳澤民只做速凍食品,三全的擴張之路是否太過保守?陳澤民用了一個比喻,叫做滾雪球似的發展。

沒搞過多元化,陳澤民不遺憾。在他的觀念裏,要打造百年老店就要專注主業。

如果我把精力用到其他方面去,那主業肯定要受影響。現在把精力、時間、財力全部集中到主業上,天天動腦筋,結果是非常不一樣的。陳澤民說。

如果在主業上還有發展的空間,我還是要圍繞着主業不斷地發展。如果在能力富餘的情況下,我們主業已經達到某一個點的時候,也許我會介入其他的行業。陳澤民並沒有把話說死,那就是到時候看,起碼近幾年我們不會搞別的行業。

面對這樣的財神爺,陳澤民卻又犯起了摳勁,他沒有排場招待。在銀行行長考察了企業後,陳澤民請他吃了十塊錢一碗的燴麪。

有人說,銀行肯定不會給他貸款,銀行的行長來了,卻這樣給打發走。而陳澤民心裏想的則是,要趕緊回去搞生產。

也許有人說我是保守,但是我說最關鍵的是持久。陳澤民對他的創業之路是這樣總結的。搞什麼事都要專注,以小博大,什麼大事都是從小做起,從基層做起,一點一點,不要貪大求洋,不要好高騖遠。這樣的話,穩中求快,在發展的同時,一定要穩字當頭,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不要冒進,要穩穩當當。

不留遺憾

如今,作爲三全食品創始人的陳澤民已經從一線退了下來,把接力棒交給了兩個兒子。但這並不意味着三全是傳統的家族企業。

企業剛起步的時候,大家都把陳澤民叫做陳師傅。他對員工都是手把手的教,但是發展到上萬人以後,陳澤民也說,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了。要靠管理團隊,靠現代化的管理。所以現在我們請的是一些大的跨國公司的高管,二百多個高管人員來管理我這整個團隊,我個人見好就收,退居二線了。

我兩個兒子只是佔管理團隊人員的百分之幾,他們承擔責任。但是現代化的管理是要聘請有能力的人去做。

而對於兒子們的工作,陳澤民是滿意的。他說:我沒有什麼遺憾,只有欣慰。

他們更投入,更有朝氣,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且思想很活躍,步伐邁得更快了。我非常滿意三全現在的狀況,比我想象的要好。

現在的陳澤民除了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以外,公司的經營管理,經營活動完全交給了新的領導班子。

但是他仍然很忙,有一堆事情要忙活。現在他的身份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的會長。他說,要履行很多社會的責任,搞調研,爲農業做一些呼籲,向政府要一些政策,替農業企業排憂解難。

【拓展】迪信通劉東海成功創業的勵志故事

1966年,劉東海出生於四川省武勝縣清平鎮。“小時候,天天都吃不飽飯,那個滋味非常難受,至今我都記憶猶新。”劉東海說。坐在山坡上,劉東海每天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讓全家都吃飽飯。

就因爲這樣一個簡單想法,1981年,劉東海初中畢業報考了南充師範學校。“當時想:當老師每個月能領到固定的糧票,不愁吃、穿,豈不樂哉?”在南充師範學校期間,劉東海的生活平淡、儉樸。“我對人生沒有做太多設想,更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去經商。”日子一天天這樣過去,1984年,劉東海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萬善鎮小學當老師。

“教書期間,心裏非常不平衡。當時,中專是比高中難考的,而我的初中同學有些已考上了大學,我怎麼就不能?”於是劉東海開始白天教書,晚上上覆習班,準備報考大學。

或許是天翁識才,或許是運氣好。1986年,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大學年代,劉東海被北方工業大學錄取,專業是物理學。“在當年150人的複習班裏,考上大學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人。”

藉助BP機初涉商海

1993年,一次真正開始創業的機會來了。“我有一個同學在華訊公司銷售尋呼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他告訴我,銷售尋呼機是不錯的機會。”劉東海說。

劉東海狠了狠心把工作辭了,在前門租下這兩個門店。

對於還是一窮二白的劉東海而言,一個門店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是個不小的數目。可下定決心創業的劉東海豈能就此停步?“我通過朋友擔保向信用社借了5000元。就這樣,終於把店開起來。”

“創業初期,的確非常辛苦。我也是第一次覺得把自己所有潛力全部挖出來了。”劉東海每天沒日沒夜地幹。1995年,迪信通開始銷售大哥大。“大哥大利潤比較高,一臺大哥大能賺2000多元。”

大哥大讓劉東海真正挖到經商的第一桶金。“我也第一次開始覺得自己富有了。”劉東海說,“但創業過程中,我也逐漸培養出精簡節約的習慣。”據悉,迪信通成長過程中,每當有部分流動資金時,劉東海首先考慮的絕對不是爲自己買房、買車,而是會把這筆資金拿去在全國再多開一家店。“因爲,我相信,多開一家店給我帶來的收穫遠遠超過買房、買車。”劉東海說。

回顧自身成長經歷,劉東海認爲,只要能結合自身特長,艱苦努力,,是肯定可以取得成功的。

“在中歐商學院上EMBA時,學到創業的兩條規則:一、儘量壓縮成本:買不如租,租不如借,借不如偷(技術、商業模式)。二、當事業和生活產生衝突時,創業人士往往放棄很多業餘生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